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5后妈妈产后头痛,吃完感冒药竟直接昏迷 [复制链接]

1#

产后头痛,是许多新手妈妈都有过的经历,通常休息之后自行就能好转。然而,广州一位年轻妈妈却因此意外查出一种可致残致命的脑病。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头痛吃了感冒药人却昏迷了

23岁的广州人王女士不久前刚生下小宝宝。产后2周,她断断续续地出现头痛、手脚抽搐。家人以为她“感冒”了,吃了感冒药后,头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并开始出现意识不清等症状。

家人赶紧将已经医院就诊。做了头颅CT后,医生认为很可能是治疗风险极大的颅内静脉窦血栓,便立即紧急联系中山三院脑血管外科主任汪求精教授进行会诊指导。

汪求精详细询问病情后,认为患者极可能属于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且已出现癫痫症状,如不及时干预,随时可能出现脑疝,需连夜转入中山三院治疗。

转后,脑血管外科团队马上为其完善术前准备,紧急行全脑血管造影。造影显示,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果然已经形成。

支架取栓导管抽吸

紧急手术疏通脑血管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介入取栓。在得到家属支持后,脑血管外科团队马上为王女士安排手术。由于患者可能存在许多未知的血栓引起静脉窦不显影,只能通过脑血管的解剖位置来摸索前进,对操作医生的熟练程度及应急能力等要求很高。

手术中,汪求精教授采用静脉入路,凭借数十年的经验。一边小心地摸索着进行“疏通”,一边不断切换正位及侧位造影,避免造成其他损伤。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在多次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后,患者静脉窦顺利再通。

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王女士的头痛消失,意识转清,精神明显好转,癫痫也未再发作。目前她已脱离了生命危险、逐步恢复健康,即将与朝思暮想的小宝宝团聚。

育龄女性和新生儿高发

漏诊率高达七成

汪求精教授介绍,多发于青壮年及儿童,尤其是20-40岁育龄女性及新生儿更为多见,但女性明显高发,尤其是口服避孕药及围产期的女性尤其高发,占到所有静脉窦血栓患者的5%-20%。

该病常由外伤、头面部的感染、血液高凝或瘀滞、肿瘤等因素引起。血栓阻塞静脉窦造成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可使颅内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压力增加。

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与血栓形成的部位、严重程度和发生速度有关,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由于病情变化如同“变色龙”般复杂多变,脑静脉窦血栓极易漏诊和误诊,其漏诊率可达73%。40%的患者平均诊断时间在10天以上,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10%左右。

静脉窦血栓需经磁共振成像和脑血管造影确诊,传统治疗方案以抗凝、溶栓等内科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开颅手术治疗,但患者疗效参差不齐。

近年来,神经介入取栓术成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新的治疗手段。但该技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较高,医院很难开展,加之大多数基层医务人员对该病了解不多,因此,患者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指引。

“坐月子”持续头痛、慢性偏头痛

当心脑静脉血管在捣*

汪求精教授提醒,若在“坐月子”期间持续发生剧烈头痛,一定要考虑脑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应去到脑血管疾医院进行脑血管的磁共振或CT等专项检查。

同时,对于病因不明、长期难以治愈的慢性偏头痛患者,要高度怀疑属于脑静脉血管问题。

他提醒有关医生和慢性头痛患者,在进行脑部检查时,不能只单纯检查脑动脉,脑静脉检查也应受到同样重视。

延伸阅读:

产后盆底康复是不是个“坑”?盆底康复有必要做吗?

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终于生下宝宝的你以为能歇口气了,但身边总有这样的提醒:你需要马上做盆底康复,不然等着你的就是大屁股、身材臃肿、尿失禁、夫妻生活不和谐……

究竟什么是盆底康复?盆底康复是不是一个“坑”?医院普通妇科中心副主任孙智晶教授从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多年,来听听她对此的见解。

1

半数成年女性有盆底疾病

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得明确盆腔和盆底肌的概念。

盆腔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往往诊治时需要多学科合作。盆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前盆腔涉及的脏器主要有膀胱和尿道,属于泌尿外科范畴;中盆腔是指子宫和阴道,是妇产科负责的领域;后盆腔有肛门和直肠,属于结直肠外科和消化内科。此外,盆腔相关疾病还会涉及疼痛科和康复科等。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掌管着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排便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盆底的支持结构主要就是韧带、盆底肌肉及筋膜组织。因而,对盆底肌肉的锻炼修复可以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

盆底疾病发生率高、花费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医院朱兰教授牵头完成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发病率约为50%,就诊滞后约为10年,原因是许多人都认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会有漏尿之类的问题,有的人则是对此羞于启齿。盆底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2

怀孕分娩为何会损伤盆底肌

虽然盆底疾病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活与人际交往。患者在身体受到折磨的同时,还可能产生自卑、沮丧、食欲下降等心理障碍。

门诊中,有不少当上妈妈的女性被生育后尿失禁的问题所困扰,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都会出现漏尿的尴尬,其原因是由于妊娠分娩后盆底支持结构受到损伤引起膀胱颈位置下移,增加腹压时膀胱内压大于尿道内压而造成漏尿,严重的甚至需要通过手术予以解决。

肥胖、外伤、缺乏锻炼和衰老及遗传因素等都可导致盆底肌松弛无力,而怀孕和分娩更是造成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底经过妊娠和分娩后,会变得松弛和疲劳。孕期腹内压增高的负荷及分娩时盆底肌肉受到的损伤,是日后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有人认为,只有顺产妈妈的盆底肌肉会遭到损伤,其实经历了剖宫产的妈妈也不能避免这种损伤,因为盆底损伤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就已形成。孕期激素水平和生理弯曲的改变,会使肌肉和韧带产生松弛。随着孕中晚期腹压的增加,有的人便会出现咳嗽、大笑时漏尿的情况。

总的来看,顺产与剖宫产相比,对盆底的考验更大,但由于剖宫产对身体还有其他的影响,我们不能为了避免盆底可能经受的考验而选择剖宫产。

3

盆底康复有必要做吗

盆底康复主要是指盆底肌的康复。在产后经过盆底康复锻炼等非手术方式,可以使妊娠和分娩时受到损伤的肌肉得到康复和锻炼,使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得到恢复,还能预防发生漏尿和盆腔器官的膨出。

现实中,有很多女性产后都花上一大笔钱,前往月子中心或产后恢复中心进行盆底康复,这有必要吗?我们认为,做不做要因人而异。从临床情况看,很多盆底肌松弛的情况是可以自我恢复的,如果产后42天复查时还有漏尿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和干预下进行盆底肌康复。文献显示,产后3个月还有漏尿问题的女性,其中有75%的人在产后12年还会存在此问题,所以及时干预是必要的。

医院都会在女性产后6周左右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主要包括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医生会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分析和判断,进行个体化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明显者,医生建议结合患者的特点,选择电刺激、生物反馈、中医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现在有很多机构号称可以提供盆底康复,但由于资质水平不同,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建议产医院进行指导咨询或治疗。至于一些“精油按摩”“古法推拿”项目,具体的科学性因为有待深入了解还无法给予客观评价。我们也不建议患者自行从网上购买治疗仪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并使用。总之,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非常重要,保守治疗对尿失禁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0%至80%,所以不要有心理负担,应积极配合治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所谓的套餐式盆底康复。对于没有漏尿、盆腔疼痛等症状的妈妈,在正确指导下坚持做盆底肌锻炼,也就是凯格尔运动就可以。在怀孕过程中,只要没有前置胎盘、先兆流产等问题,孕16周后就可以进行凯格尔锻炼,这不仅可以预防漏尿等盆底问题,还对产程有帮助。产后也可以进行凯格尔锻炼,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研究表明有50%的人不能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有的甚至做的动作是相反的,造成了盆底更大的压力负荷而对盆底有害。

另外,医生也建议那些曾经忽略了凯格尔运动的妈妈,无论是否再次生育,都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这对盆底肌仍然可以起到康复锻炼的作用。

锻炼指导

凯格尔运动

坚持锻炼盆底肌,让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更强,可以提高人身体的稳定性,还可以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和便秘等疾病。盆底肌锻炼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凯格尔运动。

1、首先准确地找到盆底肌,想象你坐在一个弹球上,使用盆底肌的力量将弹球夹起来并吸进去;

2、同时保持其他肌肉的放松,不要挤压绷紧肚子、腿、臀部的肌肉,对于其他部分肌肉的挤压可能反而会增加盆底的压力;

3、重复练习动作,但不要过度练习。提紧骨盆肌,保持5秒钟,放松5秒钟,逐渐延长收缩和放松的时间,最后可以达到收缩10秒放松10秒,每天重复2-3次,每次5-10分钟。

4、最开始可以躺下练习,这是最容易的一种姿势,没有坐姿或站姿时骨盆肌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大,熟练后逐渐可以改为坐姿或站姿练习。

5、锻炼要持之以恒,至少坚持3个月才可以使盆底肌达到增强的效果。

来源:综合杭州日报、广州日报、健康明白人

流程编辑:t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