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谈封针疗法脑瘫不可治愈,诊断需慎 [复制链接]

1#

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代小佩

本文由《科技日报》创作,在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下属平 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从被视作“神医”到被斥为骗子,似乎只需要一篇报道。

近日,媒体发长文讲述了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对脑瘫患儿采用的“封针疗法”。这一已投入临床应用近30年的疗法,就此进入公众视线,并引发广泛质疑。

其实,关于封针疗法的疑虑一直存在。

约10分钟注射针头扎入几十上百次,治疗室充斥着孩子的哭声。

年,在某母婴论坛就有家长问道——孩子有脑损伤综合症,得知郑大三附院有封针疗法,有了解的吗?

帖子回了好几页。只有河南才有的神秘疗法,是焦虑妈妈的救命稻草。

“好多宝宝都在那治疗。”

“封针效果好,不过孩子受罪。”

“快去,过了一岁效果都不好,2个月就可以封针了。”

“封针”的全称是“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据描述,“封针”治疗时,家长要摁住脑瘫患儿,医生手持装满药水的注射器,在婴儿头部、四肢等特定穴位扎入拔出,3-5秒注射一针,一次需要被扎几针到几十针不等。(据《南方周末》)

正在封针,家长们负责控制住挣扎的孩子以及用棉花球止血。

半数“正常化”vs不可治愈

《大河报》年用专版报道了郑大三附院对小儿脑瘫的疗法。报道中说,万国兰从年10月起将“封针”疗法用于临床。因为这一疗法,郑大三附院“成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数万名患儿家属眼中的生命绿洲”。

文中指出,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和传统中医疗法,可治疗小儿脑瘫、各种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脑积水、各种脑炎脑膜炎后遗症、视听障碍、各型癫痫等小儿神经系统疑难杂病。总有效率达97.8%。

何为有效?

根据万国兰等人年在《中国临床康复》上刊发的论文,该治疗方法的评价标准被分为几档,其中“正常化(临床治愈)”为第一档。对其的解释是:各项指标达正常同龄儿,生活完全自理,各方面反应灵敏。对例患儿评价结果显示,例也就是近半数实现了正常化。

封针结束后的孩子被抱回病房,脑袋上顶着止血的棉花球。

与之对应的是,医学界公认脑瘫是不可治愈的。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神经损伤一般是先天发育或后天损伤造成的。如果是在胚胎中神经发育不好导致的脑瘫,即使后天有一些生长代偿,还是很难完全治愈。

“至于报道中提到的‘封针’疗法,我觉得更多的是噱头。即使有效,效果也是很有限的。总体来说,这种疗法需要质疑。”孙永安坦言。

“一般来说,脑瘫是不可能治愈的,康复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异常姿势,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赵澎说。

别把暂时性发育落后当成脑瘫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存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我们判断某种疗法是否“治愈”了脑瘫患儿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诊断是否严格按照临床标准进行;治疗的疗法究竟是怎样的,作用机理如何;疗效到底如何评价,是否有可靠的量化指标。

被治愈的脑瘫患儿,是不是真正的脑瘫?

赵澎表示,脑瘫的诊断并不简单。一般来说,医生首先会询问患儿的生产史和发育史,确认有没有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然后,要通过查体,来确认患儿是否有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有没有粗大运动里程碑的落后,以及明确的异常姿势。此外,还需要结合神经影像学(如头颅核磁共振、CT等)了解儿童脑发育状况和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人说能够治愈脑瘫,那估计指的是暂时性发育落后的孩子或轻症的脑瘫患儿。通过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这类孩子或许可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赵澎说。

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暂时性发育落后(比如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某些引起和脑瘫类似症状的遗传性疾病诊断为脑瘫。“有些遗传性疾病症状貌似脑瘫,例如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等,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鉴别,避免误诊。”赵澎提醒。

没有标准单一治疗方法

中频电疗,痉挛肌电疗,手功能训练+中频,头皮针+电针……知乎上,一位母亲贴出了自己脑瘫宝宝的康复项目。

“我是在病床旁写下答案的。”她说,“我想知道,哪些治疗项目是合理的。”

实际上,脑瘫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单一治疗方法。范存刚表示,之所以有这么多治疗方法存在,是因为脑瘫不好治疗。

“脑瘫的根本原因是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因此其所支配的肌肉、关节和骨骼也无法正常工作。”范存刚说,于是,有的患儿是到神经外科就诊,有的是在骨科接受手术,有的用药物降低肌张力,有的采用一些康复疗法……

总体而言,脑瘫需要多学科的系统性治疗,每种治疗方法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都难以解决脑瘫患者的所有问题。像针灸、推拿和电疗等这些方法,更多时候是作为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一种辅助性疗法。

范存刚说,脑瘫在临床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分型,传统的手术治疗或新型的神经调控治疗主要是降低孩子过高的肌张力,让他能够进行有效的后续康复治疗,帮助其恢复运动功能。

赵澎也表示,要根据脑瘫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

首先是运动疗法(PT),基于神经发育学给孩子做一些运动训练,帮助他们改善大运动能力,克服异常姿势,减少继发性关节挛缩。还可以通过作业疗法(OT)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辅助以其他的物理治疗方法。另外,对于有明确肌张力增加、异常姿势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A型肉**素注射缓解局部痉挛,并配制踝足矫形器等矫形治疗。

至于治疗效果,可以通过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以及查体(肌张力、姿势、步态、日常生活能力)等客观手段来评估。

创新还是忽悠?

那么,不那么主流的治疗方法,到底值不值得信任?

范存刚表示,不能武断地认为所有的自创疗法都无效。“因为医学就是一门实践学科,是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前进的,一些新的疗法确实需要突破常规。”

不过,创新疗法在进入临床之前,是要过好几道关的。

首都医科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要用新疗法,通常需要申报课题,由当地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才能立项,来验证新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疗效的评价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验证。”李侗曾说。

范存刚也表示,临床应用的技术,应该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技术。

具体来说,一项临床试验的开展,至少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准备:首先,所涉及的机构和参与试验的研究人员要有开展临床研究的资质;二是要进行严格的注册、报备,严格设计试验方案、论证和修改;三是,要有临床试验管理机构和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四是受试者要有充分的知情权,试验者要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在治疗过程中受试者有权随时退出。

来源:科技日报文中漫画均来自网络

照片来自“偶尔治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