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猝死心源性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科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猝死目前越来越年轻化。由于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往往会给逝者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造成社会巨大的损失。如果能在先兆症状出现时,能够认识到并且及时就医,往往很可能会挽救一个家庭。因此,有必要对猝死进行适当的科普。

/猝死/

1

定义

猝死是指,外表看上去健康的人,突然和意外地发生非暴力性死亡,可以有明显的原因,也可能找不到原因。心源性猝死则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

2

流行病学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占25%;80%的医院外猝死发生在家中,15%发生于路上或公共场所。我国的临床资料显示,每年心源性猝死者约54.4万人,其中80%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

3

分类

猝死可大致分为4类:

瞬间死亡,也就是在发病后数秒、数分钟内死亡;

非常突然的死亡,是在出现症状后1小时内死亡;

突然死亡,是在出现症状1~24小时内死亡;

非突然死亡,是在出现症状24小时后死亡。

4

病因

导致猝死的病因很多,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物中*、过敏、精神上处于应激状态、水电解质和代谢紊乱、严重感染等,还有一些猝死的原因不明。一般将猝死分为两大类,即由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的“心源性猝死”,以及由其他因素和病变引起的非心源性猝死。心血管疾病是猝死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4.1

猝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病、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肺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暴发性心肌炎、严重创伤、窒息、中*、休克、过敏反应、雷击、触电、溺水。

4.2

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剧烈运动者、心率增快者、过度劳累者、吸烟者、情绪激动者、醉酒者、有心肌病家族史者。

休息一下,做做眼保健操!

5

症状

由于猝死的原因不同,发生时的表现也各异。

5.1

典型的表现有哪些?

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感觉心跳得厉害(心悸)、持续心跳过快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没有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脏原因引起的,而且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跳加快等表现。

5.2

猝死前的常见征兆有哪些?

胸痛、胸闷、心悸、急性呼吸困难、头晕、眼前发黑。

6

急救

周围一旦有人疑似出现猝死,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并呼叫急救系统,同时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时要快速除颤。许多患者在发生猝死前数天或数周,就可能出现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加重,易于疲劳,以及其他非特异的表现或感受。这些症状大多并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

6.1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急诊科)或拔打:

胸痛、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跳过快、头晕目眩、昏迷、晕厥、头痛、剧烈的腹痛、胸背痛伴出汗。

对猝死患者要立即予以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快速除颤,以及基础及高级的急救医疗服务、高级生命维持和后续护理。

1.早期识别求救

施救者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后,应快速检查其有无反应、有无呼吸或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随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如身边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及时取下以备使用。

2.早期心肺复苏

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每组)。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是: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至少次/分钟;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秒钟。

3.早期电除颤

取来AED,根据提示进行操作,给予电击除颤。随后进行心肺复苏2分钟,再由AED判断是否需要再行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急救人员到来后,会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静脉输液建立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5.完整的猝死后治疗

猝死救治成功后一般会进行一系列改善血液流动、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包括低温治疗)的治疗,有助于提高猝死患者出院的存活率。

6.疾病发展和转归

室颤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给予心肺复苏,恢复情况可能很差;

超过8分钟未进行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环境下,否则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

因此,目击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电除颤,是避免患者死亡的关键。

心肺复苏后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另外还有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继发感染。

休息一下,做做眼保健操!

7

日常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按时体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控制体重,调节情绪和压力。

7.1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1.对于有心悸、晕厥等症状,尤其是猝死家族史的患者,应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2.冠心病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定时复查,出现胸痛、医院就诊。

3.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警惕下肢血栓脱落的风险。

4.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波动。

5.控制体重和腰围。

8

预防

猝死的预防,重点是对高危患者进行必要的筛查,及时予以猝死风险评估,有时还需采取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治疗。

8.1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1.有猝死家族史的青年人群应定期体检,或到心内科等科室进行相关筛查。

2.心肌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运动。

4.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

5.戒烟限酒。

6.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惊喜或悲伤。

7.调节生活方式,营养均衡。

8.定期体检。

休息一下,做做眼保健操!

9

总结

猝死目前越来越年轻化。由于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往往会给逝者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造成社会巨大的损失。我国的临床资料显示,每年心源性猝死者约54.4万人,其中80%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也即是说,心血管疾病是猝死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往往有先兆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悸、急性呼吸困难、头晕眼前、发黑等,此时需要格外警惕。建议立刻停止手中的工作去休息,如果症状不缓解,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如不幸发生猝死,需要周围的人立即进行高效的心肺复苏,包括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入院后的高级生命支持和骤停后护理。心肺复苏可以重新恢复血液循环,以保障重要脏器的供血,促使并期待患者恢复自主的血液循环,从而挽救生命。但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心脏停搏患者都适合心肺复苏。只有心搏骤停的“元凶”为心脏时,才是实施心肺复苏的最佳情况。

总之,猝死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是积极控制猝死的诱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采取必要措施,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因此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调整好心态。而且,很重要的是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不利因素,及早处理,为未来健康的生活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本文源自腾讯医典,仅为科普而转载,稍加排版重整,如需查看原文,或者想了解更多权威的医学咨询,可以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