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肿风采十年磨一剑记浙江省医坛新秀赵 [复制链接]

1#

前些天,在浙江大学医学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二病区医生办公室里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

从绝望到希望

医生办公室中上演

生死时速

事发当天下午一点半,肿瘤放射治疗科赵如平医生正在帮患者王女士(化名)联系办理转院事宜时,突然听到“扑通”一声。赵如平迅速上去查看,只见王女士晕倒在地,意识丧失,无呼吸、无脉搏,于是迅速做出判断——呼吸心跳骤停。没有丝毫犹豫,赵如平立即跪在地上为王女士做心肺复苏,并呼叫其他医生支援。

王女士今年58岁,患有宫颈癌,这次是来找赵如平进行常规复查。在晕倒的前五分钟,赵如平拿到了她的检查单,发现肌酐蛋白指标非常高,有心梗风险,于是一面叮嘱她不要走动,一面联系其家属医院心内科,并帮她办理转院手续。然而,仅仅过去了几分钟,王女士便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

科室医生闻讯后,立即带来抢救车、除颤仪等设备参与抢救。心肺复苏、心脏除颤、气管插管……仅肾上腺素一种药物就用了22只,前后历时50分钟后,终于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命,王女士恢复了自主呼吸和意识。然而,成功只是暂时的。此时家属尚未赶到,但生死是瞬间之事,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赵医生与医务部丁纪元主任沟通后,决定充当王女士“临时家属”在抢救及转院单上签字,为抢救争取时间。随后,王医院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经造影发现王女士心脏主要供血血管——左前降支完全阻塞。万幸的是,经积极抢救王女士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而且令人惊喜的是,她的大脑并未因心脏停跳50分钟而受到损伤。

通常人医院发生的意外,医生和护士都能及时处理。事实上,心脏骤停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就会因为脑缺血而出现不可逆的脑功能损伤,甚至失去生命。而王女士的心脏骤停时间虽长,但因心肺复苏及时有效,大脑供血充足,并没有留下脑损伤等后遗症。

事后面对家属的感谢和同行的赞誉,赵如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已成为本能,而之所以能迅速反应实施抢救也是从医多年经验积累的结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从医亦是如此

赵如平生长于医学家族中,受家学影响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六年制医学专业,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九年的校园生活里,上课之余的时间赵如平几乎都泡在图书馆。

“医学涉及的方面太多了,专业书籍堆在那里像一座小山,要想全部学透只能把自己沉浸其中,虽然辛苦但是很充实。”回忆起求学经历,赵如平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怀念,“研究生时期每天除了跟着老师看诊就是学专业课、看文献,看到夜里12点多肚子饿了就出去买吃的,经常能遇到好多同学。”

工作以后,赵如平成了一名放疗科医生。尽管临床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他从未停止学习。“肿瘤的治疗方式和理念发展迅速,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来提高专业能力,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年赵如平申请了博士研究生,得到4个月脱产学习的机会。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校园生活,赵如平格外珍惜,又拿出了当年上学时的劲头,每天在图书馆中学到闭馆。

去年年初,赵如平成了二胎奶爸。家有两宝,赵如平的生活更加忙碌了。“每天晚上10点,孩子们都睡了,才能到我看书的时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赵如平认为用这句话形容医生再合适不过了。“平时我们看到的医生可能只是说了几句话、做了几个检查就做出来诊断,但对于医生而言要达到这样的程度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积累。”

科研带教两手抓

他是好医生也是

好老师

如果说做心肺复苏是医生的基本技能,那么肿瘤放射治疗就是赵如平的专业擅长。十余年的从医生涯,赵如平始终发挥着踏实肯干的“拼”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在业务上追求精熟,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孜孜不倦地科研创新,不断汲取现代医学新知识、新技术,近五年发表了五篇论文,目前正在做肺癌脑转移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

在科室中,赵如平是临床主力*也是进修医生的好老师。

“我读研期间的一位老教授,每周五天工作日除了看诊就是给学生和年轻医生答疑解惑,让我们受益匪浅。”赵如平说,受老教授的影响他也会在科室中定期召集轮转医生和进修医生开展学术小论坛,一起分享经验、探讨临床问题,学习新的理念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