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医师金香兰博士研究生王莹
脑卒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血栓”和“脑出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所有中风的60%~80%。脑卒中在中国已上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全世界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一旦发生,就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早期识别、治疗和预防脑卒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如何识别卒中早期症状?
识别卒中早期症状,要记住“BEFAST口诀”,前5个字母各代表一个早期症状,最后1个字母是提醒一旦发现卒中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获得医疗救助。
需要注意的是,拨打送医院急救不仅要快,医院,应选择有卒中中心、医院进行急救。
2.急救车到达前,应该怎样做?
尽量让病人躺平,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或窒息,松开衣领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
切记盲目给病人喂水、饮料或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注意记录好发作时间,不要自行转运。
不要拖、拉、背、扛患者。
3.急性缺血性卒中有哪些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是指在静脉注射一种溶栓药物,让堵塞血管内的血栓溶开,堵塞的血管再通,脑血流恢复正常。目前国内外治疗指南推荐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的时间窗是4.5小时,即在发病后的4.5医院进行静脉溶拴治疗,如果超过4.5个小时以上,溶栓治疗的获益会显著降低,所以中风患者救治中第一强调的是“抢时间”。
抢时间不仅是在院前急救,医院还要避免因接诊、缴费、排队检查等耽误救治,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出现急性中风表现,要第一时间把病人送到具医院治疗。医院,往往有卒中绿色通道和卒中团队,病人入院后医生会快速确诊并立即给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然后,神经科医生会判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如适合便立即静脉注射溶栓药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救治。
取栓治疗是用取栓装置把堵在血管里的血栓取出来,从而使脑组织血供恢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是目前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一般可行取栓治疗,部分患者发病6-24小时,经过医生专业评估后选择适应证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具体需遵从医生建议。
此外,抗血小板、抗凝、降纤、降脂稳定斑块、降压等药物贯穿卒中治疗的始终,具体服药剂量需遵从医生建议,且不可自行停药!
3.脑卒中应当怎么预防?
(1)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生活方式干预:首先应该戒烟、减肥、限酒,对于酒精,不喝最好,如果非要喝,男性酒精摄入量应当≤25g/d,女性酒精摄入量应当≤12.5g/d。平时膳食种类应多样化,且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同时应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的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食盐摄入量应6g/d。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控制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可降低脑卒中风险,且不受性别或年龄的影响。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静坐1h进行短时(2~3min)身体活动。
控制主要危险因素:
①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73%的脑卒中负担与高血压有关。即便是在正常血压范围内,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也越大。因此,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