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过后,5月11日的天儿比前一天暖和了许多,阳光驱走了湿冷与阴霾。
阳光下,鑫鑫骑着带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出现在肖文的视线中,看着女儿脸上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他也跟着笑了,笑得满眼泪花。
但,肖文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女儿和“别人家孩子”不一样
鑫鑫名叫肖淼鑫,肖文是他的爸爸。
肖文今年36岁,家住大庆市林甸县创造村。女儿肖淼鑫已经12岁了,但她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
提起得病的女儿,肖文将回忆的时钟拨回到10余年前。
年5月7日,对肖文夫妇来说是喜悲交加的一天——喜的是,这一天女儿的降生,给小两口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悲的是,女儿出生的时候,不会哭,也不会动,随后立即转院到齐齐哈尔市,在那里治疗了7天,被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俗称脑瘫。
这一确诊结果如晴天霹雳,险些击倒夫妻二人。
“看着刚来到人世的女儿,我心如刀割。但,冷静下来后,我们俩决定倾家荡产也要为女儿治病。”肖文坚定地说。
随后的几年,肖文和爱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十几年的治疗,花了不少钱,还负债累累,但女儿的病也没有根本性好转。
不过,治疗过程中,女儿的一点点进步都会给夫妻二人带来大大的希望,这也是他们这么多年能够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
“一家人在一起,哪儿都是家”
肖文是农民,家里地不多,收入不多。但头脑活络的他利用学过汽车修理的经验,用自家的房子开了个小修理部。经过多年打拼,有了一些积蓄。
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肖文在县里以按揭的形式买了楼。住进了楼房,夫妻俩觉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干得更有劲儿了。
但是,为了给女儿治病,两口子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挣钱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治病花钱的速度。
“把房子卖了吧?”肖文和妻子商量,卖掉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房子,来继续给女儿治病。
“房子卖了,我们到哪儿去住?我们还有家吗?”妻子掉下了眼泪。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到哪儿都是家。”肖文安慰着妻子。
多年来,只要听说哪儿的医生好,小两口就带着孩子去治疗。、两年,他带着孩子去北京做了两次干细胞移植,但治疗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年冬,肖文的爱人带着女儿住进了医院。
从那时起,医院就成了“家”。
“为了省点儿钱,媳妇和孩子挤在一张病床上,孩子住了5年院,她也相当于住了5年的院。”肖文说,疫情发生之后,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医院搬出来,在外面租了个房子,医院给女儿进行康复治疗。
长期营养不良,妻子严重贫血
肖文说,原来只医院治疗,自己修车挣钱。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天,医院的厕所里。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属于严重贫血所致。
“为了省钱给孩子治病,她省吃俭用,导致长期营养不良,才造成严重贫血。”肖文说,“孩子越来越大了,晚上翻个身,我媳妇都抱不动。没有办法,就得我们俩一起照顾孩子。”
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孩子的治疗费怎么办?
一个字,借。
肖文说,在给女儿看病的七八年时间里,一共花掉了至少五六十万元,其中有30多万元是从哥哥、姐姐那里借来的。
“有数的是30多万,那些小来小去的就没数了,这些年多亏了哥哥和姐姐的帮助。”
“虽然不容易,但我们也从没想过放弃,一直坚持治疗,就是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能看到希望。”肖文说,“医院时,孩子一动不动,趴在我肩膀上没有任何反应,现在已经能走几步,能自己穿上袜子和衣服,简单的话能听明白了。医生都说,这已经是奇迹了。”
医院是“家”,家是“旅店”
“原来有房有车,日子还可以,现在孩子有病,还欠了一屁股饥荒,压力真是太大了,喘不上气。”叹了口气,肖文说,“不过,这么多年来,除了哥哥、姐姐帮忙,也有很多好心人帮助。”
在了解到肖文家的情况后,村里给他家办理了低保,进行了精准帮扶。得知肖文为给孩子治病卖了房子,村上给肖文家盖了扶贫房。
“虽然又有了家,但我们基本没回去住过几次,因为医院,偶尔想爷爷、奶奶了,才回去住两三天。”肖文无奈地说,“医院是‘家’,家是‘旅店’。”
“我们这次租的房子,一个月只花几百块钱,基本上相当于就承担个物业和采暖费。”肖文说,“这是亲戚给租的,正常价格应该一个月两千块钱左右,但为了照顾我们,只收了几百块钱。”
好心人的帮助温暖了肖文夫妇的心,也给了他们动力。但最大的动力,莫过于孩子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孩子能自己用手抓着吃饭了,能摇摇晃晃走几步了……这些小小的进步,都会给他们带来大大的惊喜。
“只要孩子逐渐恢复,生活能自理就行,那样我就能脱开身出去挣钱了,慢慢会好的!”看着女儿骑着自行车,带着天真的笑容向他走来,肖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心手相牵共享阳光
大庆市慈善会
大庆日报社
爱心公益行动正在进行时
接受捐赠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