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综合:红星新闻、新京报、八点健闻、海报新闻
在11月22号的宋宇选读中,我们曾为大家讲述过河南郑州的一位罕见病患儿的母李芳,因购代购儿子用来救命的二类精神类管制药品氯巴占,而涉嫌贩*的故事。
11月23号,李芳收到中牟县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检方认定其构成“走私、运输、贩卖*品罪”,但因“犯罪情节轻微”,不予起诉。
李芳被定罪后,病友和病友家属群体中激起了深深的疑惑和恐惧:有人不理解,怎么给孩子买的药成“*品”了?有已经用药很长时间的人开始感到害怕:不会以后自己也被定罪为“贩*”吧?还有无数患者询问:以后有什么正规渠道拿药吗?
在中国,与李芳的儿子有同类疾病的孩子还有很多。
这些孩子患有婴儿痉挛症、大田原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脑炎后遗症、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等。在临床上,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被归类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这类患者大多数是儿童,一旦发病,会持续癫痫发作,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轻则损伤大脑发育,重则引起急性脑病,甚至死亡。由于易耐药,患儿的家长必须不停地试药、换药,这些孩子们甚至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癫痫药物,而氯巴占往往是绕不开的一款。
李芳并不是今年唯一一个因购买氯巴占被定罪的患儿家长。仅仅在河南中牟县,还另有三名家长和李芳一样收到了定罪《不起诉决定书》。
同病相怜的家长还没从代购药品被定罪的震惊中缓过来,更残酷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氯巴占代购,仿佛一夜之间彻底消失了,紧接而来的是孩子断药。
在李芳的故事引发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