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而今年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为什么要提一下这个节日呢?因为熬夜、喝酒仿佛已经是大多数年轻的常态,而这两种行为恰恰是是肝脏的“克星”,伴随着肝脏越来越不好,等到身体出现病痛,去检查的时候才发现患上了乙肝,真是人头大。
乙型肝炎病*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临床上成为乙肝,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或肝脏炎性病变。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几乎占全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其中转化为慢性乙肝患者2.4亿。
每年因乙肝引发的死亡患者65万,而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中约有三分之一与乙肝有关,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学习乙肝的相关知识,因为乙肝真的离我们不远。
作为全球严重的传染病,它是如何传播的?
说到传染病,教科书上有相当经典的总结,那就是构成传播的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乙肝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乙型肝炎急慢性感染者和乙肝病*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
孕期母婴垂直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主要是接触乙肝阳性的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感染婴儿多数发展成慢性乙肝,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乙型肝炎病*疫苗与乙型肝炎病*免疫球蛋白的成功研发,母婴传播已经大大减少。外科和牙科手术以及刺青、修足、打耳洞或使用被受感染血液污染的剃须刀等物品时,也可能造成感染。乙肝也可经性传播,尤其是一些未接种乙肝疫苗的男同性恋和多个性伴侣人群高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乙肝病*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所以只要接种乙肝疫苗并形成抗体,与乙肝患者接触(包括夫妻)是不会感染乙肝的,但是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一定要进行乙肝抗体的检查,只有产生抗体才会产生免疫作用。
以下5种人群医生建议积极接种:
1、新生儿、新生儿是乙肝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不管母亲、父亲是否感染了乙肝,都必须接种,提高新生儿对乙肝病*的抵抗力。2、体检结果乙肝抗体为阴性,说明机体没有乙肝病*抗体,建议接种疫苗进行自我保护。3、高危人群:如经常接触血液、体液的医务工作者、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人员、乙肝患者家属等。4、儿童、老人、孕妇等都免疫力低下人群。5、男同性恋等特殊人群。所以,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患者交谈、握手、拥抱、一起吃饭还有咳嗽、打喷嚏等都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乙型肝炎病*不会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所以不必过于紧张。即使乙型肝炎病*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数量也不多,病*载量非常小,构不成感染,而且成人的免疫系统非常强大,完全有能力清除少量病*。
乙肝造成的危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
1、肝炎
乙肝患者中,有一部分会发展成重型肝炎,也叫肝衰竭,肝衰竭是指肝细胞大量受损,肝脏不能正常工作,肝功能严重下降,多种酶合成紊乱,会引起大出血、腹水感染和解*功能下降。
2、肝硬化
肝硬化是乙肝病变的中期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症状,此时病人需要进行抽腹水治疗,而且由于肝硬化引起胃部和食道静脉曲张,日常饮食受到限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肝癌
此时,也是乙肝患者生命的最后时期,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世界发病患者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般在中、晚期出现肝区疼痛、腹水、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消瘦、全身乏力等症状。
保护肝脏,我们能做什么?
临床上将肝脏称为“哑巴器官”,也被叫作不会疼的器官。这是因为肝脏内缺少痛觉神经,疾病早期难以发现,当出现明显症状时,需要引起重视。而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和保护肝脏。预防肝炎,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1、适当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2、戒掉烟酒,饮食健康,少吃隔夜饭菜,经常更换木质筷子,警惕*曲霉素;3、定期检查,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病*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有家族肝癌病史等);4、长期服药患者,不随意更换和增减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5、做好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防止恶性疾病。
写在最后:
人体内的药物、*素、某些代谢产物等都是通过肝脏进行处理,来减少对人体的损害。但是由于肝脏自身的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当机体有少量肝细胞轻微损伤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是我们一定要爱护肝脏健康,尤其是年轻人,善待自己的身体,最后,希望大家能学到这些知识,免受肝病危害。
#世界肝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