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走廊上演“生死时速”
监控录像记录下医护人员如何4分钟跑赢“死神”
01:23病人忽然倒地猝死,医护人员快速进行抢救,将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这样的情形,普通人也许只在影视剧中见过。3月2日,一场真实版“生死时速”在山医院上演:一名患者在候诊期间突发心跳骤停,医护人员飞奔赶至紧急施救,让患者起死回生。医院走廊里的监控摄像头,真实记录下了与“死神”赛跑的“4分钟”。
4分钟和死神赛跑
3月2日上午8时15分,正在晨交班的脑病科接到功能科紧急来电,该科一位住院患者在待检期间突发意识不清。张晋岳副主任和刘翠莲副护士长冲出办公室,一路狂奔赶到现场。
在医院提供的录像资料里,两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几次从不同镜头里一闪而过。从脑病科住院部到门诊功能科,平常走路要5分钟左右的路程,这一次,两位医护人员只用了1分多钟。
“桂某某!”张晋岳一边大声叫着患者名字,一边奔至歪坐在走廊椅子上的患者面前。此时,患者已经意识模糊,听到呼唤只能轻微地掀动眼皮。张景岳抬手探向颈动脉,“当时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涣散,很快便陷入深度昏迷。”时间,又过去了几秒钟。
来不及移动到病床,甚至来不及按照标准技术要求解开病人的衣服,迅速把患者平放在地面,刘翠莲跪在患者身边开始心外按压。监控画面里,护士双臂按压快速而有力,“我记不清按压了多久,也顾不上数按压了多少下。忽然,患者咳嗽了几声,有了意识。”刘翠莲为记者讲述当时的紧张情形,从实施心脏复苏到患者恢复意识,不到1分钟的时间。
监控画面里,多名医护人员推着急救仪器、推车,抱着氧气袋次第赶来,众医护人员将意识逐渐清醒、生命体征趋向平稳的患者转运至脑病科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护理。
此时,是上午8时19分。从接到电话那一刻开始,4分钟时间里,一个生命从死亡线上被抢了回来。
猝死急救*金法则
“不幸中的万幸,患医院里。”张景岳介绍,平时没有疾病征兆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在医学上称之为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占到70%至80%。病人突发心源性猝死后的4分钟内,为抢救的最佳时机,医学界称之为“*金4分钟”,在这个时间内,给病人实施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病人的生命极有可能被挽回。
“心肺复苏术是护士的必修技能,但是从业15年,我第一次真正用在患者身上。”刘翠莲坦言,虽然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但医院脑病科这样的紧急情况还是第一次遇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87.7%医院外,这意味着,生死时刻,近九成的病人身边没有专业的医护力量。
急救普及迫在眉睫
随着近年来猝死发生率的逐渐年轻化,高危人群的早预防、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公共场所AED的科学配置,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刘翠莲回忆:“患者入院时没有心脏病史,之前也没有一点征兆,但是早晨查房时曾提起,自己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据了解,心源性猝死相对较难预防,除了心源性疾病之外,熬夜、抽烟、醉酒、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属于发病危险因素。
“我院近年来面向公众已经举办了多次急救知识公益宣讲,进单位,进社区,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常识,关键时刻助他人挽回生命。”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医院都在持续开展。
全国两会上,多位*协委员建议促进体外自动除颤仪的普及,建议设立国家急救日。我国有3.3亿心血管病病人,这意味着,心肺复苏术已经成为与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的技术。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这样的认知和担当,在关键时刻,也许就能为自己和他人抢得一份先机。记者张波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