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冉进颖
重庆
探索培养方式建设人才队伍
常碧罗冉进颖
不久前,王淼顺利完成博士后出站答辩,选择医院工作。年,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习,她的导师分别来自成渝两地。有了成渝联合培养,共享两地的科研平台,王淼的科研道路更加广阔。
近年来,重庆利用自身优势,多措并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为提升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重庆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重庆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在推进急性脑梗等脑病循证研究、成立市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等方面全面发力。
科技创新为重庆中医药事业发展赋予了内驱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有3个中医药科研院所和全国首个中药资源分中心,国家级、市级中医药科研平台21个。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一直以来,重庆市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建设,基本建立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框架。重庆通过持续推进独立设置的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开展首批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研修项目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中医药从业人员达2.3万人,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3名、全国“师带徒”指导老师51名,国家“岐*工程”人才计划名。
8月11日,医院举行“岐*学者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岐*学者方邦医院院长陆俊刚签订合作协议书,医院胡浩、李国兵、韦伟等6名弟子现场拜师。“希望医院以此为契机,加强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以方邦江教授及其专家团队临床、科研、学术等高层次平台为引领,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大足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重庆市结合中药资源优势,持续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重庆修订中医专科建设管理办法、评估标准,新增中医重点学科25个。现建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学)科44个,市中药研究院和市药物种植研究所2家中药研究机构。年,全市规模以上中药企业51家,产值超过10亿的有4家。全市中药工业产值亿元,占全市医药工业产值的1/3,其中中成药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3.4%,中药饮片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11.4%。
“截至年底,医院所,占医院总数的22.24%。”重庆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