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缺血性中风,中西医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具体
TUhjnbcbe - 2023/8/16 20:20:00

中风发生多突然,起病多急骤,转变多迅速,证候多复杂,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中风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脑卒中,包括急性缺血性中风和急性出血性中风两大类?本文仅对急性缺血性中风进行探究。

一、中风病的病名沿革及病因证候认识

1.中风病病名沿革

《*帝内经》即有“中风”之名?然其记载的“饮酒中风…入房汗出中风…“五脏之中风”,“中”均作为动词实指“中于风邪”,非指后世中风病?

《难经·五十八难》有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其所苦各有不同?”此处“中风”属外感范畴?这一时期记载的“中风”多指向外风这一病因,而偏枯?偏风?薄厥?煎厥?大厥等病名则与后世中风病含义相似?

近现代,随着对中风的认识更加全面,其命名也逐步趋于完善和规范?年中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上规定:中风即内中风,又名卒中。年全国脑病急症会议上正式统一将“中风病”作为疾病名称?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进一步将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大类?自此以后,“中风病”作为统一使用的学术规范病名,结束了中风概念纷杂?称谓混乱的局面?

2.中风病病因病机认识

中风病病因多端,病机多变,古往今来的医家持有并不统一的意见?唐宋以前,病因以“外风”学说盛行,如《素问·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贝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隋.巢元方提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唐_孙思邈提出“邪客半身入深,真气去则偏枯?”而“大怒而薄厥”,“偏枯…肥贵人高粱之疾”说明情志过激?饮食偏嗜?体质因素亦可引中风发之?总之,这一时期对中风的认识,以“内虚邪中”立论,发病多论述受之于外风,以脏腑阴阳失调,营卫不合,气血亏虚为内在基础?

唐宋以后,内涵更广泛的“内风”病因日臻发展,病机则从外邪直中转向内邪引发?刘河间的“心火暴甚动风”学说,张从正的“肝风偏胜”理论,叶天士的“水不涵木”,“阴虚阳亢”的发病机理,均强调阳亢风动的中风病机?

李东垣主张“正气自虚”,张介宾提出“中风内伤积损”学说,以气血亏虚?肝风内动为致病之本?朱丹溪主张“湿土生痰生热”,王清任的“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理论,补充了痰?瘀的致病机理?总之,这些理论主张阐明除正虚外邪直中之外,内生风?火?痰湿?瘀血之邪以及气虚?阴虚均是中风发病及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风证候及证候要素概念

中风病病因病机复杂,随着病情进展及治疗干预,证在不断地改变着,证候表现更为复杂?古代典籍中“证候”并无明确的概念,历代医家对证候分类标准不一,命名也不尽相同?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首言中风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别,为后世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类奠定了理论依据?明代王肯堂中提出本病分阴中和阳中,李中梓强调了中脏腑有闭证和脱证之分,程国彭进一步阐述了闭证中热闭和冷闭的不同?

年全国中医证候规范研宄会议指出:“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某些相关的脉症,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为治疗提供依据?”证候是病因?病位?病性等信息高度凝练的简称?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风病证候研宂从证候逐渐降维到证候要素,历经了两代诊断标准以及最新证候要素标准的制订?年高颖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宄发展计划(“”计划)课题组协同多家科研协作单位制定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该量表包括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6个证候要素。

经过多中心的两轮临床验证后,结果表明对于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的精准证候要素判断上,该量表在症状特异性?舌脉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等诸多方面优于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现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

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脑卒中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中的全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缺血性中风,中西医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