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新生儿脑瘫#
01病因
1)出生前因素:
①受孕胚胎的质量:怀孕前后父母吸烟,酗酒或吸*会影响胚胎质量
②母亲身体状况:孕早期感染、中*、接触放射性等因素可导致脑细胞发育不良。
2)围生期因素:
①早产:可导致多种病理情况,患儿也更容易合并脑瘫。
②产伤:急产、吸引产及产钳均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
③缺氧: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胎粪吸入、胎盘功能不良等因素导致胎儿脑缺氧。
④高胆红素血症:多种原因可致,当胆红素超过20mg/dl时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疸
3)新生儿期因素:各种感染、重症窒息、脑部外伤,新生儿出血症所致颅内出血等均可引起脑瘫。
4)遗传因素:部分脑瘫患儿可有家族性遗传病史,如患儿近亲中有癫痫、脑瘫或智力障碍者,则发生脑瘫的概率增高。
02症状
1)早期预警:
①新生儿期:当宝宝仰卧时,双下肢过度伸直,而且两上肢屈曲,手握得很紧。活动减少,尤其两手很少活动。下肢不易分开双腿,换尿布困难。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②1-3个月:入睡困难,大约有30%的脑瘫宝宝在生后前三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现象。
③3-5个月:宝宝不能做双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的动作。
④7-8个月:宝宝仍不会坐。强扶成坐位时,宝宝的双下肢呈屈曲状,膝关节处不能伸直;强扶成前倾体位后,父母一松手,宝宝又向后倾倒。扶宝宝腋下使其成直立站位时,宝宝的髋及膝过度伸直,甚至交叉成剪刀状。
⑤8个月后:宝宝不会爬,或爬行时宝宝只表现为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交替运动。
⑥1岁以内:宝宝用手不分左右,只会一只手去拿东西。面部经常会出现异样表情。出现节律性地吐舌动作。
2)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无论是粗大运动还是精细运动,都较同龄幼儿发育慢。如3个月不能抬头、1岁不能独自站立等表现,新生儿期吸吮和觅食反应都较差,4~5个月主动伸手抓物等动作稀少。
3)肌张力异常:多数表现为肌张力明显升高,极少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4)姿势异常:形式多样,常表现为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抬头困难;直立悬空位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足尖下垂;行走时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呈前冲姿势等。
5)反射异常:脑瘫患儿常表现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包括拥抱反射、颈强直性反射、握持反射等。
6)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症状:脑瘫患儿自身的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流涎、关节脱位等。
7)伴随疾病相关症状:部分脑瘫患儿可合并智力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语言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如斜视、偏盲等)、听力障碍等。
8)饮水、进食问题:脑瘫可影响患儿正常的进食、饮水,两者常可合并出现,且会进一步导致其他问题,如体重不足等。
03危害
1)健康和体力的障碍:脑瘫病儿一般身高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2)智力、情绪及行为障碍:并发智能低下率较高,多动,自闭亦多,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智商测定困难。
3)癫痫: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不仅妨碍脑性瘫痪的疗育,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
4)语言障碍: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04治疗
1)一般治疗:
①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及卫生。
②根据患儿现有情况制定合适康复方案,积极促使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
③言语障碍及智力低下者加强语言、文体和音乐训练,以提高智能。
④运动障碍者进行理疗、按摩,以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
2)康复治疗:
①家庭康复:包括矫正患儿异常姿势、针对患儿运动障碍的运动训练,以及帮助患儿学习翻身、坐位、爬行、跪立、站立、行走、语言等技能。
②特殊教育:在特殊学校、福利院、康复机构中,对不能适应正常学校教学环境的脑瘫儿童进行特殊的教育康复形式,将医疗、康复、教育、抚养等融于一体。
③引导式教育:是一种集体的、游戏式的综合康复方法,患儿通过认识和感觉交流的方式,接收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
④感觉整合训练:是指人体器官各部分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大脑的整合作用,对身体内外知觉作出反应。
⑤音乐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四肢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药物治疗:目前尚未发现治疗脑瘫的特效药,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缓解手足徐动,可使用小剂量安坦,改善肌张力。合并癫痫发作者,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恰当的抗癫痫药物。
4)手术治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及各种矫形手术(跟腱延长术、骨关节手术),被证明在脑瘫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是在手术前后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更具重要意义。
05类型
1)痉挛型:脑瘫患者学瞳中却以徐动型患者居多,其次才为痉挛型。痉挛抑制肌肉僵硬不灵活,为何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脑受伤部位在传达控制讯息到肌肉的过程中,出现不正确的传递或信息。发生于大约70%的病例中。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累引起的,可以较轻或严重影响运动功能,综合征可以产生偏瘫、截瘫、四肢瘫痪、两侧瘫。
2)手足徐动或运动障碍综合症:发生于大约20%的病例中,是基底节受累的结果。缓慢、扭动、无意识的动作可能影响四肢(手足徐动)或肢体近端部分和躯干(张力障碍型);可能发生突然、急促、大幅度的动作(舞蹈病型)动作,随情绪紧张而增加,睡眠时消失,存在严重的构音困难。
3)共济失调型综合症:发生在大约10%的病例中,是由于小脑或其传导通路受累所致,虚弱、协调不良,意向性震颤产生的不稳定,蹒跚步态,快速精细运动困难。
4)混合型:混合型脑瘫不是单纯一种类型,常合并多种类型,许多味精附件的学龄脑瘫多呈现出此障碍特征。
5)舞蹈型脑瘫:舞蹈型脑瘫比例最少的类型,动作特征是摇摇晃晃和颤抖,常存在平衡困难的现象。
6)徐动型脑瘫:徐动型脑瘫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动作控制不良,常出现夸大的动作,尤其在做一个动作时会伴随全身动作及脸部表情扭曲的现象。在徐动型脑瘫患者早期,肌肉张力无力,或低张现象。随着年龄渐大,若没有适当的复健治疗,常转变为混合型,多呈现如张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