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以危急重症,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荣登榜单。
医院以重点专(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将“急救”作为推动全院发展的宏观战略和业务抓手。大力推行全员急救培训,打造十分钟绿色抢救圈,建立一站式大急救中心,整合多条专病急救绿色通道,复合伤患者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疑难症实行中西医联合急救,着眼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实行从急救到康复一体化诊疗。救治全程贯穿数字化智慧手段,全程实施无空隙动态救治,急救始端前移到现场,救治终端延伸至回归家庭。
医院急救由“小”转“大”,从传统的急诊室走向各个门诊、病房、社会公共场所和家庭,从单一医院全员和全社会,从多环节对接简化为“加速度一站式”,在“大”急救理念下的救治模式,医院各学科临床技术水平,各类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达到97.8%以上,院内外处处绽放生命之花,擎起了当地百姓的生命之托。
一、组建大急救中心,实施一站式急救
医院围绕“时间就是生命”,近年来致力于急救流程再造,从数字传输、环节整合、功能完善三个方面“抢时间”,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条件。
医院在国内率先打破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互相独立的传统结构,两个环节整合一体,院前急救主任和急救中心护士长双岗合一,在患者救治过程无障碍零环节。以现场急救、急救在路上理念为指导,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全部掌握急救技能,在病发现场开展患者救治,从被动“接人”转换为主动“救人”,为进一步救治创造了空间。
医院扩大急诊科结构组成,建筑使用空间增至平米,配备了专门的收款、药房、放射、彩超、检验、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从传统的急诊科升级为功能独立完善的大急救中心,常见急诊疾病和百分之五十的急危重症均可完全在急救中心内实现一站式急救。
医院在救治全程贯穿数字化手段,以智慧急救模式,让急救终端前移,在急救转运途中,实施远程传输,患者体征状况同步传入院内,预先做好抢救准备,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加速度”,救治成功率大大提升。
途中同步传输患者体信息,院内提前做好急救准备
一站式急救运行以来,医护人员更加掌握时间主动权,医院术中、三十公里远距离心梗等危急患者得到成功救治,近三年“一站式”急救共计服务患者名,相对传统救治流程,成功率提升23%,在大急救运行模式下的急诊科被确立为潍坊市重点学科和全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
二、贯通多学科协作,实行一体化救治
医院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专学科48个,其中脑病、骨伤与外科、肿瘤分别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妇产科、心血管病科等9个科室是省级重点专科。医院充分发挥重点专科技术优势,整合各专业资源,建立专病急救通道和多学科联合通道,实行从急诊急救到康复一体化诊疗,在大急救中心一站式服务基础上高水平应对疑难危重患者。
医院建立心脏急救、脑病急救、骨伤急救、外科急救四条专病通道,在大急救中心设有独立接诊门诊。整合多专业资源,深化多学科联合、中西医联合机制,打造了母婴急救、交通复合伤急救、五官联合急救、抗生素耐药重症急救等复合通道。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院内急救通道预先开启,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即展开抢救。各通道均纳入临床、麻醉、医技和行政协调、后勤保障部门,科室学科带头人或副主任以上业务骨干作为急救主力,互相并行开展,有条不紊,确保患者在病情急速发展变化阶段,得到全面快速有效救治。
着眼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医院建立了全省规模最大的脑病康复中心和骨伤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从急诊急救到后期康复一体化的诊疗模式。其中脑病科一体化前期因人实施介入取栓、颅外手术、支架植入等,术后中药、针灸、推拿、康复贯穿治疗全程,稳定期加大康复训练力度和深度,大大降低了致残率,为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铺好了康复之路。
抗美援朝、渡江战役功勋老战士经快速救治转危为安
多学科联合和一体化救治实行以来,急危重症患者年救治人,97.8%以上患者得到成功救治,20余项抢救突破医学难题,抗生素耐药骨盆粉碎患者在濒危之际,医院,经多学科联合救治成功挽回生命,康复出院。晚期乳腺肿瘤伴有严重哮喘患者,运用针刺麻醉在清醒状态下成功完成手术,已经平稳度过6年考验期。三次颅外手术车祸伤植物状态患者,医院后成功促醒,恢复自理能力,回归家庭生活。重度脑梗患者和脑动脉瘤术后失败患者,濒临死亡三天后,医院后,均成功挽回生命,回归工作岗位。国家省市级媒体给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