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病原理来讲,中医的确具有整体论治观。当辨证论治时,阴阳肯定是辨证大纲。只要阴平阳秘,身体就属于健康,且能达到最佳体质机能状态;如果阴阳失和,可能就会在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症状、反应,如表现为功能性疾病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等,还有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痔疮、肿瘤等等!
学中医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医辩证体系中除了气血津液、六经辨证的大局观辩证体系,还有脏腑辩证、三焦辩证等相对较具体的局部观辨证体系。气血津液、六经辨证定位的病变范围较大,但是三焦辨证和脏腑辩证就进一步缩小并锁定身体的阴阳失衡之处!中药里面有很多功效相似、但归经不同药物,只有将这些大局观和局部观的辨证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确立治法、方药,也才能够从一堆功效相似的中药里面选出和证型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搭配组合。所以,脏腑辨证体系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只要是真正的中医,就应该有整体思维观,面对任何病症都应该能够通过“望、闻、问、切”来辨病、辨证、处方用药。辨证之前需先行辨病,以“所病脏腑”进行分科是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医术。比如长期看肺病的,肯定治疗肺病经验丰富,治疗肺病时处方用药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俗话说:熟能生巧,医术也会在反复临床实践中更加突出。但是一个长期看肺病的医生,如果偶尔看一个脑病科的病人时,处方用药可能就会不太熟悉,不熟又怎能生巧?,治病用药疗效可能就不会太好!就像同样都是驾驶员,驾驶客车和驾驶货车还是有差别,如果长期驾驶客车的突然去驾驶货车,难免也会不熟悉操作。
毕竟每个医生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中医理论又如此博大精深,几乎没人能够将所有疾病涉及到的中医治病、用药理论研究透彻,要是谁能在中医的一个分科小领域研究透彻,就已经相当了不得!
中医院也是为了让医生集中精力去强化各自的专长,同时受现代医学分科体系影响,再结合中医的特点分出了:脾胃科(消化内科)、肺病科(呼吸内科)、脑病科(神经专科)、骨伤科(骨科)等科室。
医院医院那样的分科情况。而对于慢性疾病多的患者,不知道该挂哪个科室?,这就要看主要的症状表现,在哪方面症状明显,就挂对应的科室的号,比如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就挂肺病科号;以胃痛为主要表现的,就挂脾胃科号……等等,这样就会遇到在相关方面更为专业的医生,更有利于我们疾病的治疗。当然也不用担心其它方面的症状,因为中医辨证具有整体观,也会兼顾到其它症状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