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4月至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7~41d,平均(34.55±5.21)d;体质量2.84~4.59kg,平均(3.14±1.02)kg。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40d,平均(31.42±4.28)d;体质量2.79~4.31kg,平均(3.51±0.77)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诊断标准
参考《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诊断标准。①产妇有确切胎儿宫内窘迫病史,曾诊断为严重性胎儿宫内窘迫,或产程中曾出现明显窒息;②新生儿出生时出现重度窒息,或出生时发现脐动脉血气pH≤7.0;③患儿出生后有长时间神经系统症状(≥24h)。同时符合上述标准者可确诊。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无其他并发症;患儿监护人均同意患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患儿存在免疫、心血管、神经等系统性功能障碍;有重大器官器质性病变;患儿大脑损伤原因主要为产后损伤、妊娠期感染、遗传、脑部出血等。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患儿镇静、吸氧、利尿、抗惊厥、平衡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同时做好病情监测,保障酸碱、电解质、水平衡,加强患儿脑细胞代谢。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患儿出生后24h内,首先予以葡萄糖注射,葡萄糖浓度为10%~20%,每日给药量为3~5g/kg,滴速为5~10mg/(kg?min)。后续依据患儿情况提高用量及滴速,给药量最多提高至5~10g/kg,每日增加量为1~2g/kg,滴注速度调节至10~15mg/(kg?min)。逐步增加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支持。患儿出生48h后,可增加氨基酸滴注,浓度为6%,初始量为0.5~1g/kg,最高增加至3~4g/kg,每日增加量为0.5~1g/kg。脂肪乳通常于患儿出生后72h增加,浓度为20%,初始量为0.5~1g/kg,最高增加至2~3g/kg,每日增加量为0.5~1g/kg。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