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与缺血性卒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TIA定义为“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且排除非血管源性原因”,主要基于“时间和临床”。但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传统定义受到了诸多质疑。
年ASA将TIA的定义更新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TIA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信号相关荟萃分析指出,TIA患者发病后第2天、第7天、第30天和第90天内的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3.5%、5.2%、8.0%和9.2%,证实TIA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信号。
亦有文献报道,2%~62%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约36%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后1个月内发展为脑梗死,50%于12个月内发展成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年病死率平均为20%~75%。
另有报道,约1/3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继续发作但无持续性功能缺失;1/3发展为脑梗死;余1/3自行停止发作。
年我国TIA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标化的TIA患病率为2.27%,即全国约有万TIA患者,意味着TIA已成为中国沉重卒中负担的重要推手。
微循环障碍为重要病理改变脑微循环灌注是保证脑细胞营养的基础,缓慢持久的微循环灌注下降可以导致慢性脑缺血,甚至造成脑细胞凋亡发生脑萎缩。
脑缺血时可以诱导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引起白细胞与内皮粘附。血小板的活化、纤维蛋白形成(继发血栓)及白细胞粘附可引起无复流现象。缺血引起微循环血管内皮肿胀,星形胶质细胞的终突急速肿胀并脱离血管壁。可见微循环障碍是缺血性脑病重要病理改变。
己酮可可碱对TIA的治疗意义己酮可可碱是甲基*嘌呤的衍生物,能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浆粘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性,改善脑部和外周的微循环,有效治疗脑部和外周血循环障碍疾病,故可用于TIA患者。
现将己酮可可碱治疗TIA的最新临床研究报道简述如下:
1治疗方法
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主要为给予改善微循环、扩血管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0.1g于ml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滴,每天静滴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2治疗结果
两组疾病控制效果比较如图1所示,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疾病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比较治疗前两组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脑血流参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图3。
如图2所示,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血流量和血管阻力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图3所示,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血流速明显增加,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与控制,则较多患者可发展至脑梗死等严重情况。对本病患者血供的变化研究显示,患者的脑血供状态相对异常,脑血流参数均差于健康人群,说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的重点是改善脑血供状态。
己酮可可碱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普遍认可其在本病中的作用,认为其有助于改善脑血管障碍患者的注意力及记忆力情况,临床效果突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己酮可可碱的加用有效提升了本病的临床控制效果,同时患者的上述脑血流参数也明显改善,说明己酮可可碱对本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有助于脑血供的改善,这可能与本药对患者的血管外周阻力及组织血供循环改善作用有关,并且本药对于脑循环及末梢血管障碍的改善具有显著优势,对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也有调控作用,同时本药还可通过降低血液黏度来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对于脑血供的改善作用进一步加强,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改善作用较为全面。
综上所述,己酮可可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且对脑血流参数的改善作用较好,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内容摘自《中外医学研究》年8月第17卷第23期
作者:林小娟
单位:医院
基本信息循证医学评价临床指南与共识
脑血管相关:
1.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各类型脑梗死特殊治疗方法--腔隙性梗死治疗首选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药物,如己酮可可碱。
高切粘度增高提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也就是红细胞刚性增加。治疗时使用改善红细胞变形的药物,如己酮可可碱。
2.脑小血管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国专家共识()
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丹参酮、抗氧化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环磷酸鸟苷(双嘧达莫)和环磷酸腺苷(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调节剂在实验研究中增强血脑屏障完整性。
3.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痴呆治疗()
针对己酮可可碱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较安慰剂组能显著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整体和认知功能。
周围血管相关:
1.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Ⅱ)
药物如己酮可可碱(可推荐,B级)治疗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己酮可可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液黏度,从而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增加血流量,改善外周组织的血流量;己酮可可碱具有抗炎作用,还可显著提高静脉溃疡的愈合率,明显缩小溃疡面积,且药物的耐受性好,费用-效益表现良好。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改善微循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间歇性跛行患者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二级预防。
3.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改善微循环。
4.SVS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建议不能耐受西洛他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己酮可可碱或雷米普利(2级推荐,B级证据)以求改善下肢行走功能。
5.AHA血栓后综合征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
单用或与加压治疗联用有助于治疗静脉性溃疡(IIa类推荐,A级证据)。
6.RACGP全科医疗对下肢静脉溃疡的管理指南()
下肢静脉溃疡的辅助治疗措施。
7.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fine):具有扩张血管、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拮抗氧自由基等作用,符合治疗脂性硬皮症和静脉溃疡的治疗要求。
8.AAO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
己酮可可碱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灵活性,从而改善血液粘度,特别是在毛细血管。此外,己酮可可碱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前列腺素协同作用。
9.SVS美国下肢静脉曲张及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解读()
建议使用己酮可可碱或微粒纯化*酮制剂,并结合压力疗法加速静脉性溃疡的愈合(GRADE2B)。
10.ESC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己酮可可碱可增加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变形性,因此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在一项系统分析中,可明显的增加患者的步行距离。
11.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缓解症状药物推荐己酮可可碱,己酮可可碱具有扩张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的作用,同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脏、脑及四肢血液循环,同时还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其能改善皮肤微循环和皮肤血流量及缺氧组织的氧化能力,对萎缩性皮肤病有一定疗效。用于西洛他唑不耐受的人群,用于增加间歇性跛行患者步行距离。
临床路径
1.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
糖尿病的对症治疗药物中:改善微循环药物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血液高凝状态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常用药物有前列腺素E、贝前列腺素钠、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胰激肽酶原、钙拮抗剂、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对因治疗中改善微循环治疗:改善微循环药物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供血供氧。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及其类似物(如前列地尔注射液)、己酮可可碱、西洛他唑、胰激肽释放酶、山莨菪碱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等可酌情选用。
临床推广方向临床应用END企业愿景万正药业集团理念:以“改善健康,回馈社会”为宗旨,先别人所想,做别人所不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值得信赖的制药企业。
大谊医药营销理念:坚定创造品牌价值,坚持服务全民健康。
愿景:大爱无疆,谊切苔岑。成就健康领域运营大平台!
大谊:正道;大原则。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谊切苔岑: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万正药业集团学术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