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天坛会,重症卒中界的大咖都聊了哪些大事
TUhjnbcbe - 2021/3/2 5:09:00
年10月9日-11日,中国卒中学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隆重召开。现场与在线参会同道较往年相比热情依旧,互动交流场面火爆,内容精彩纷呈。9日下午召开的重症脑血管病论坛上,多位专家就多模式神经功能监测、急重症卒中血管开通治疗围手术期管理、重症卒中并发症的监护及管理三个部分进行了精彩报告。下面,小编精选主要内容与大家共同分享。

多模式神经功能监测训练营

陈文劲教授

医院

.10.9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院的陈文劲教授围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分别介绍了血流动力学的神经生理基础、脑血流评估办法及多模式无创脑血流评估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陈文劲教授特别强调灌注压不等于脑灌注量,脑灌注量不等于脑灌注,氧代谢不等于脑代谢,需要更多维度评估。

吴永明教授

医院

.10.9

随后,医院的吴永明教授系统总结了NIRS(近红外光谱)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NIRS原理是通过脱氧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吸收率不同来计算脑氧饱和度,临床可用于脑梗死监测、脑血管畸形介入术中监测、癫痫的诊断、无创监测ICP、判断脑外伤情况、SAH血管痉挛判断、检测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检测缺血缺氧性脑病、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评估筛查阿尔兹海默病等。但临床应用目前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验证。

????随后,3位讲者先后分享了3例精彩的病例报告。

段婉莹博士

医院

.10.9

来自医院的段婉莹博士分享了急性血管开通治疗并支架植入术后动态脑血流监测的病例。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血管开通手术,但术后动态TCD监测结果与患者临床预期完全不符。最终,在TCD监测的帮助下,通过反复求证,终于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病因为茎骨发育异常这一少见病因。

张哲博士

医院

.10.9

来自医院的张哲博士结合病例讲述脑血流自动调节监测带来的思考。1例成功血管再通的患者术后严格控制血压,但仍然在开通后第2天发生了症状性出血转化。通过回顾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数据发现,该患者术后血压控制严格,但超出了良好脑自动调节能力适宜血压范围的下限。因此,张哲博士提出,血管开通治疗术后血压过低,低于脑自动调节下限也可能导致出血转化。

杜赟医师

西安医院

.10.9

来自西安医院的杜赟医师结合病例分享支架术后症状波动的缺血性卒中管理,提出支架后症状加重可能由支架内血栓形成引起,斑块内出血(IPH)可能是引起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术前可用HR-MRI预测IPH风险;有必要做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功能监测,并制定个体化抗栓方案;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者,抗血小板治疗无效时,在充分评估出血风险后,抗凝可能是一种备选方案;血流是最好的溶栓剂,TCD可作为支架后血管再通评估简单、有效的监测手段。

急重症卒中血管开通治疗围手术期管理

张永巍教授

医院

.10.9

论坛第二部分,首位讲者是医院的张永巍教授,也是DIRECT-MT研究主要研究者之一。他分享了急性卒中血管开通及术后管理研究进展,提出血管内治疗以后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坛会,重症卒中界的大咖都聊了哪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