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小脑萎缩是随着年龄的上涨,出现全脑性萎缩,这种萎缩不单单是小脑,而是整个大脑皮层的萎缩,和生理年龄上涨有关。病理性小脑萎缩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第一、遗传因素,比如小脑共济失调,脊髓小脑变性就可能会造成小脑萎缩;第二、脑血管疾病,比如脑梗塞、脑出血等以及一氧化碳中*时的缺血缺氧性脑病,都有可能导致小脑萎缩;第三、小脑炎症后继发的小脑萎缩;第四、饮酒过量造成酒精中*性小脑变性,引起小脑萎缩。长期服用药物,比如苯妥英钠或者脑部肿瘤的药物,脑部缺血缺氧也会造成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显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
肾虚骨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多因高年肾气虚衰,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骨痿而致畸形,肾督阳虚,支撑无力,以致站立时身体前倾或作左右摇晃,而成骨摇之症。且肾生髓通脑,肾虚则脑髓炎充,筋骨失荣,脑散动觉之气,无气则肢动失常,甚则痿辟不用
小脑萎缩患者的病情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初步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初期小脑萎缩的症状:
1、小脑萎缩患者走路犹如喝醉酒(眩晕感),动作反应较不灵活,动作的流畅性丧失,提重物有困难。
2、上下楼梯双腿不协调,肌肉僵硬,无法精确的完成某些特定动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都是常见的初期小脑萎缩的症状。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端水时容易溅出。行走时容易撞到墙上或门框上。
3、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的转移目标。辨别距离能力不良,如打不到乒乓球。
二、中期小脑萎缩的症状:
1、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是常见的中期小脑萎缩的症状。舌头打结、说话不清楚,写字有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
2、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两腿微张或剪刀步,无法保持平衡,无法长距离行走,无法跑步,上下楼梯困难,走路时身体无法灵活调整,容易摔跤。
三、晚期小脑萎缩的症状:
1、晚期小脑萎缩患者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床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2、如果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则小脑萎缩患者智力会受到影响。
注意事项
小脑萎缩预防
1.积极防治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禁酒戒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使用对脑组织有损害的药物;避免思虑过度,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如此;劳逸结合,适度锻炼。
2.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少食肥甘滋腻之品,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注意营养均衡。
3.对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有脑萎缩遗传性家族史的患者,更有必要在50岁左右选择运用延缓衰老的中药调理,以改善脑细胞衰老的状况。
温补祛痿汤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拟定了补肾生髓为主线,舒筋活血为基础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方法,咱们温补祛痿汤的治疗原则是补肾健脾,疏肝息风,开窍增智为主。主要是用中草药治疗,通过中草药的阴阳属性弥补自身阴阳的不足,让身体达到一个暂时的平衡状态,此时身体的元气会得到中草药的帮助达到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以与药物一起排病,二是在中草药的帮助下自己可以逐步恢复。
第一步,补养心脉,益气养血。心之经脉与舌根相连,心开窍于舌、人体血脉系统的功能活动是由心主持的,血脉周流是否通畅,言语是否缓慢不清与心气的强弱相关,逐步增强吞咽肌、咀嚼肌功能,活血益气生肌,增加脑部供血供氧。
第二步,主健脾胃;阳明即足阳明胃经,“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作用。调理脾胃使其逐步正常运转,脾主运化,其荣在唇、胃主受纳,脾胃将饮食水谷化生为水谷精微,并藉心肺之气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润泽肌肤、滑利关节、充养筋脉,濡养脏腑组织、通过经络输送周身。
第三步,补益肝肾;肾藏精主骨生髓,通入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給脑以养。”又“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肝肾同源”,期间促使精血相互滋生,营养筋骨肌肉及脏腑,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四步,扶正驱邪,固本培元,在身体机能慢慢恢复好转的基础上,增强机体免疫力,进一步巩固,促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各司其职,使脏腑能够摄血,引血归心肝脾肾、气血恢复和提高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身体打下更加稳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