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三)
民间舞蹈《兖州花棍舞》
兖州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所以获得这项殊荣,是因为在兖州流传着一项著名的民间舞蹈项目,它就是花棍舞。花棍舞又称打花棍,起源可上溯到宋元时期。由于当时连年战乱,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失去家园的人们漂泊四方,形成大量的乞丐人群。在行乞的过程中,他们用手中的竹竿或木棍在防身习武或沿街行乞时拍打手肩敲击节拍,花棍舞的雏形由此发端。明朝之后,兖州乞丐艺人受到“打连厢”即“霸王鞭”的影响和启发,在竹杆两头装上钱铃和布头,逐步发展成为今天载歌载舞、花棍叮当、声调欢快的“花棍舞”。
花棍舞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价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欢快的舞姿,传递着一种中华民族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所表现的乐天达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鼓舞。
花棍舞具有珍贵的民间舞蹈价值,深深扎根于民族历史和民间文化土壤,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它在形成与流传的过程中,既吸收了其他歌舞艺术的营养,同时也以其歌舞语言给予其他民间舞蹈以深远的影响。
花棍舞所具有的民俗学的价值,表现在它是以我国中原地区农耕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文化类型和典型代表之一,也是齐鲁文化和鲁西南平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既能看到中原文化的因素,如博大、乐观等,又能见到齐鲁文化的影响,使这支民间舞蹈成为兖州人民风俗和精神内涵的载体,展现着鲁西南文化和端信文化积极向上、喜庆吉祥的思想主题,生动、完整地体现了兖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图文内容由兖州文化馆非遗保护办公室提供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