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项新技术唤醒了沉睡中的亲人
TUhjnbcbe - 2022/12/26 20:58:00
白癜风QQ群 http://www.sybbs.cc/shishang/3083.html

(通讯员简杰卢亚芳)“妈妈……嗯……好!”年2月中旬,尽管操着一口乡音,吴迪(化名)含含糊糊的发音却让身边的妻子、哥哥和电话那头的母亲听得格外清晰。这是吴迪自一个多月前脑外伤昏迷以来,第一次认出身边的亲人并有意识有反应的言语回应。这让他们全家都看到了吴迪顺利康复的希望。如今,得益于运用短程脊髓电刺激的新技术,经过2个多月的综合治疗,吴迪已经能够自己吃饭、走路、打电话,跟身边的人基本交流,马上将回到十堰老家,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01:17

顶梁柱倒下了他可能醒不过来

47岁的吴迪是家里的顶梁柱,两个孩子都在十堰老家上学,妻子留在老家照顾,自己则独自在武汉的工地上工作。去年年底,眼看马上要过年,吴迪满心盼望着早点完工,结完工钱好好回家陪陪妻子和孩子。哪知,老天就是给这个男人设了一道坎,吴迪在一天下午意外于工地坠落,摔到了脑袋,当时昏迷不醒,工友赶紧把他医院后湖院区神经外科。吴迪的哥哥吴凡(化名)正好在武汉工作,医院,妻子刘云(化名)也急匆匆从老家赶来。

“现在初步诊断是闭合性颅脑伤特重型,情况很危及,首要的就是要尽快手术,尽可能保住他一命。”该科主任医师王代旭见多了这种外伤造成颅脑损伤的患者,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也明白手术的风险以及病人的预后,可能达不到患者及家属的预期,必须如实向患者家属告知。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吴萌(化名)通过搜索网上的一些资料,也明白了并和家人分析了目前的形势:手术不一定能保住性命,保住了性命也可能醒不过来,成为“植物人”。

“刚开始工友并没有告诉我这么严重,到了现场知道情况后,我感觉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感觉天要塌下来了。”刘云说,一家人如遭晴天霹雳。“救!砸锅卖铁也救!”来不及伤心悲观,哥哥、妻子、女儿一商量,不管如何,他们都要试一试,只是他们决定,把这个事情先瞒着吴迪快80岁的老母亲。

所幸,上天眷顾,手术很顺利,吴迪保住了一命,但是术后的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对外界没有任何的反应。现在,吴家人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吴迪醒不过来成了植物人,该何去何从?这意味着,家里将失去最大的劳动力和经济来源,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照顾。

众人“死咬不放”他终于喊了声“妈”

“植物人是俗称,其实这是一种慢性意识障碍,只是程度深浅不同,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唤醒。”吴迪的主管医生范明波面对恢复期的吴迪,始终没有放弃过“唤醒”他的努力,每天都要到床边检查吴迪的反应。一天,他通过测试发现,吴迪的眼球会动,偶尔还能跟随追踪自己移动的手机屏幕。“这是一个好兆头,是意识开始初步恢复的一个表示。”范明波称,植物人的意识是不连续和波动的,与其检测时的状态有关。

但就是这个小小动作,让范明波和吴迪亲人都看到了希望。通过脑电图、功能磁共振、神经电生理等系列系统的专业评估,根据规范的评分量表,范明波准确的诊断吴迪的意识状态从植物状态转为了微意识状态。“微意识状态恢复率比持续植物状态的“植物人”要高很多,这也意味着我们有很多可为的空间。”范明波表示,目前科室开展的一项短程脊髓电刺激促醒新技术,对这样一类人群就有着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昏迷的早期阶段,值得全力冲刺一搏。吴家人喜出望外,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轮流照顾,配合着医生的各种治疗手段,帮助他进行肢体和意识的康复训练,哪怕吴迪有时候状态不好,对他们的照顾和交流没有反应,或有本能性的对抗,众人都没有想过放弃。

“来,比一个1……接着来比一个2……”慢慢的,吴迪从无意识的肢体反应,发展到能够听从医生和家属的指令,简单地用手指比划出正确的回应,偶尔还能一两个字含糊回应。“他已经能够接受外界的信息,并有意识的作出反应。”范明波一边用无创神经调控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进行综合治疗,一边告诉刘云,虽然吴迪的意识有所恢复,但他的记忆和认知功能还是有受损,所以可能还不认识身边的人,需要家人不停的通过“亲情唤醒”来刺激,播放一些他喜欢的音乐、电影,讲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给他看看熟悉人照片、视频等等。

术后快两个月的时间,吴迪的老母亲已经得知儿子的病情,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哥哥一边接电话,一边告诉吴迪是母亲打来的。吴迪死死盯着电话,哥哥把电话放到他的面前。“我是妈妈呀,你要听医生的话,听哥哥的话,好好治疗……”老母亲在电话那头不断重复着这几句话,吴迪只是木讷地听着。

“妈,嗯……好……”突然,吴迪操着一口乡音,含糊的喊出了一声“妈妈”,哥哥和妻子在旁边一脸震惊,怔了几秒钟一起激动喊出:“他认出妈妈了!”刘云随即眼眶一红,眼眶的热泪再也止不住。“我们完全没想到他能到今天这个效果,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刘云说这一切来得太不容易了。

医生和家属都死咬不放,一直没有放弃,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成绩。在坚持治疗下,吴迪不仅能够认出母亲,还能缓慢识别手机上的号码,自己有时悄悄摸出手机给母亲打电话,跟家人基本交流也更通常,虽然不会叫,但渐渐也认出了哥哥和妻子是亲人,还学会了自己吃饭,走路,已具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现在每天拍视频记录他的康复过程,我开玩笑说,他比我走得还快。”哥哥吴凡满脸都是喜悦。

3月10日,吴迪就要回到十堰老家,继续接受康复训练,看着一家人和医生一起“奋斗”过的地方,感慨万分。对于医护人员,他们有道不尽的感激。“我们会永远记得医生和护士的付出与帮助。”吴凡说。

慢性意识障碍尚有作为空间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俊介绍,市民口中的“植物人”是一个口头称呼,市民的称呼概念较为主观。专业来讲,“植物人”是一种特殊的慢性意识障碍,一般指的是意识丧失超过28天的意识障碍,包括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慢性意识障碍并不表示说患者一定完全没有意识,而是无法正常的与外界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一种状态。”李俊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关于慢性意识障碍的认识和诊断、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这个状态下的分级也有更明确的标准,这就要求医生能够借助现有的技术手段,提供更精确的诊断患者的状态在哪个阶段,这是对昏迷患者促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

昏迷的状态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外伤的病人比因脑出血、脑梗死、缺氧性脑病造成昏迷的病人恢复几率要大,而微意识状态的病人也比持续植物状态的病人唤醒几率要高。“目前,我们对于处于微意识状态的患者,能够做很多积极的治疗,比如传统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无创神经调控、有床神经调控(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亲情呼唤等等。”李俊主任说,传统的有创神经调控治疗至少要经过常规康复治疗3个月以上仍未完全恢复意识,传统康复措施治疗无效后再行促醒治疗,速度和效率上会有影响,患者后期的功能康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还可能有在等待的时间窗里出现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该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短程脊髓电刺激昏迷促醒技术,还引用了全面、系统的评估系统,通过科学的评分量表诊断,明确昏迷患者的意识水平等级,能够精准判断患者意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促醒治疗。“最重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一般来说,短程脊髓电刺激在患者昏迷两周以上,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1个月左右,通过微创手术在其体内植入短期电极。”李俊说,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积极介入患者昏迷促醒的时间,可以更早的帮助患者从“植物状态”中苏醒过来,更早的回归社会,大大减轻了家属付出的时间、精力、经济负担,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更大的受益。“对于有机会苏醒,加速苏醒的昏迷患者,我们希望能够抢时间,尽最大的努力积极治疗。”

李俊表示,据相关文献了解,保守估计国内有50万以上的“植物人”类患者,但由于意识本身过于主观,对它的诊断和障碍治疗缺乏系统和规范的可执行标准,这也让帮助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变成了一项难以完全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为了唤醒我们‘熟睡’中的亲人,我们对于攻克‘慢性意识障碍’还是充满信心,觉得尚有可为。”李俊主任看着自由行走的吴迪,眼里闪着光。

新技术介绍补充(按需添加):

对于严重颅脑损伤,主要原因为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在发病初期经过神经外科、ICU等治疗,意识仍未完全恢复,一般情况已经稳定者,可以采取短程脊髓电刺激(新技术)。

短程脊髓电刺激在患者昏迷两周后,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在高颈段椎管内植入刺激电极,通过神经调控的方式,来达到促进患者意识恢复的效果,两周后电极可以取出。与传统的长程脊髓电刺激相比,它有着介入更早(传统方法需要发病3个月以上)、创伤更小、费用低廉的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更早的从“植物状态”中“清醒”过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项新技术唤醒了沉睡中的亲人